每一年,台積公司遵循GRI 準則報導原則(GRI Standards)的利害關係人包容性、永續性脈絡、重大性與完整性四大原則,透過鑑別、分析與確認三大步驟,檢視永續議題,執行重大性分析,校準台積公司在永續管理上的策略與長期目標,同時做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的編撰方針,藉此盤點公司永續現況、推動各組織持續精進,為社會與公司創造共享價值。民國109年5月11日,「ESG委員會」主席向董事會報告與內外部利害關係人溝通情形,內容包括與各利害關係人的溝通方式與頻率、各利害關係人關注議題、關注內容及本公司之回應。
焦點 | 重大議題 | 營運重要性 | GRI準則特定主題 | 上游 | 公司營運 | 下游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獲利 | 營收 | 客戶滿意 | 員工向心力 | 風險 | 採購階段 | 晶圓製造 | 封裝/測試 | 客戶使用 | |||
誠信經營 | 從業道德 | ✓ | ✓ | ✓ | 反貪腐、反競爭行為 | ✓ | ✓ | ✓ | |||
法規遵循 | ✓ | ✓ | ✓ | 環境保護法規遵循、社會經濟的法規遵循 | ✓ | ✓ | ✓ | ||||
創新與服務 | 創新管理 | ✓ | ✓ | ✓ | 能源 | ✓ | ✓ | ✓ | |||
產品品質 | ✓ | ✓ | ✓ | 顧客健康與安全 | ✓ | ✓ | ✓ | ✓ | |||
客戶服務 | ✓ | ✓ | 客戶隱私 | ✓ | |||||||
責任供應鏈 | 供應商永續管理 | ✓ | ✓ | ✓ | 採購實務、供應商環境評估、供應商社會評估 | ✓ | |||||
綠色製造 | 能源管理 | ✓ | ✓ | 能源 | ✓ | ✓ | ✓ | ✓ | |||
氣候變遷 | ✓ | 排放、經濟績效 | ✓ | ✓ | ✓ | ✓ | |||||
水管理 | ✓ | 水、廢汙水和廢棄物 | ✓ | ✓ | |||||||
空氣污染防制 | ✓ | 排放 | ✓ | ✓ | |||||||
廢棄物管理 | ✓ | 廢汙水和廢棄物 | ✓ | ✓ | ✓ | ||||||
包容職場 | 人才吸引與留任 | ✓ | ✓ | 經濟績效、勞雇關係、員工多元化與平等機會、市場地位 | ✓ | ✓ | |||||
人才發展 | ✓ | ✓ | 訓練與教育 | ✓ | ✓ | ||||||
人權 | ✓ | ✓ | ✓ | 勞資關係、無歧視、結社自由與團體協約、童工、強迫或強制勞動、人權評估 | ✓ | ✓ | ✓ | ||||
職業安全衛生 | ✓ | ✓ | 職業安全衛生 | ✓ | ✓ | ✓ | |||||
共好社會 | 社會參與 | ✓ | 經濟績效、間接經濟衝擊、當地社區 | ✓ | ✓ |
重大議題 | 風險考量 | 風險屬性 | 風險減緩 | 詳細做法 | 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策略 | 營運 | 危害 | ||||
誠信經營 | 同仁未能遵循公司從業道德規範 | ✓ | ✓ | 內外並行:管理階層重視本議題,除體現於台積公司對內關於制定規範、教育訓練及宣導、定期評估及申報等要求外,亦擴及至外部人,並藉由提供充分的舉報途徑及保護,深植從業道德與法規遵循文化 | 請參考本報告書「從業道德與法規遵循」 | |
法規遵循 | 公司業務執行未符合法律規定 | ✓ | ✓ | 法規遵循:藉由一系列的法令追蹤評估、規章與法規遵循計畫的制定與落實、遵法教育訓練與暢通的舉報管道,確保公司業務符合法律規定 | 請參考本報告書「從業道德與法規遵循」 請參考民國108年年報「6.3 風險管理」 |
|
創新管理 | 無法洞察技術的改變及發展創新技術 | ✓ | 技術領先:持續投入先端製程研發,以維持半導體技術領先地位 | 請參考本報告書「創新管理」 | ||
智慧財產權保護未盡周全 | ✓ | 專利保護:持續進行專利布局,專利申請數量配合公司研發資源以確保研發成果獲得全面保護 營業秘密保護:經由營業秘密註冊與管理,記錄並整合運用具有公司競爭優勢的營業秘密,以強化公司營運及智慧財產創新 |
請參考本報告書「創新管理」 請參考民國108年年報「6.3 風險管理」 |
|||
產品品質 | 產品品質與良率受到挑戰 | ✓ | 提升品質能力:藉由機器學習方法,建立十二吋晶圓出貨目視檢查缺陷判定系統,提高人員生產力 原物料控管:加嚴控管進貨原料,全面建立進料檢測能力,強化原物料上線使用前試行驗證並加強線上晶圓檢測 |
請參考本報告書「產品品質」 | ||
客戶服務 | 流失客戶 | ✓ | 精準回應:與客戶密切合作,定期以會議/問卷方式了解並回應客戶的需求及聲音,提供最佳客戶服務 虛擬工廠:提供完整且即時的資訊,確保客戶產品定案的成功;強化流程與系統架構,確保客戶產品資訊受到最高規格保護 |
請參考本報告書「客戶服務」 | ||
供應商永續管理 | 採購集中、供應商不符台積公司或法規要求 | ✓ | 提升供應鏈永續力:力行「遵循準則、評估風險、參與稽核、持續改善」四大管理方針,積極強化供應鏈韌性,並以《台積公司營運持續管理政策》為宗旨,持續進行分散生產基地及新供應商評估,完成開發多元貨源方案 | 請參考民國108年年報「6.3 風險管理」 請參考本報告書「供應商永續管理」 |
||
能源管理 | 電力供應短缺或中斷 | ✓ | ✓ |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:規畫年度新增節能措施,積極落實節能行動,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| 請參考本報告書「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」 | |
氣候變遷 | 氣候災害帶來營運衝擊、溫室氣體排放上升 | ✓ | ✓ | ✓ | 推動低碳製造:持續採用最佳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成為產業低碳製造標竿 使用再生能源:持續購買再生能源及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,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量 強化氣候韌性:擬訂氣候變遷應變與預防措施,降低氣候風險影響 |
請參考本報告書「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」 |
水管理 | 水源供應短缺或中斷、廢水排放影響環境 | ✓ | 水資源風險管理:執行減緩氣候風險方案,持續落實日常節水與缺水調適 拓展多元水資源:整合公司內部與外部資源,發展再生水技術,持續落實製程節水與再生水利用 防治技術開發:提升水汙染防治處理效能,加強去除廢水中汙染物 |
請參考本報告書「水管理」 | ||
廢棄物管理 | 廢棄物產生影響環境、廢棄物處理廠商不符台積公司或法規要求 | ✓ | 源頭減量:持續推動源頭分類減廢,要求廠商提供低耗量化學品機台 循環經濟:與廠商合作研究新的廢棄物回收技術,強化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稽核輔導:透過高科技產業之廢棄物廠商評鑑稽核規範,進行稽核與聯合評鑑輔導 |
請參考本報告書「廢棄物管理」 | ||
空氣汙染防制 | 空氣汙染物排放影響環境 | ✓ | 最佳可行技術:採用最佳可行技術處理營運產生的汙染,降低環境衝擊 防制設備強化監測:利用備援系統及雙軌管理搭配多種汙染物監測儀,確保防制設備正常運作,避免異常事件發生 |
請參考本報告書「空氣汙染防制」 | ||
人才吸引及留任 | 無法招募足夠人才 | ✓ | 任用志同道合同仁:建立選才標準,打造多元招募管道,推動實習生專案、海外菁英招募與國際頂尖大學產學合作,促進公司長期成長動能 | 請參考本報告書「人才吸引及留任」 | ||
人才發展 | 人才培育與訓練計畫無法支持公司的創新技術與新廠營運 | ✓ | 促進自主學習:提供多元學習資源和管道,鼓勵員工自主學習,提升人員技術能力,達成技術開發或量產等任務 | 請參考本報告書「人才發展」 | ||
人權 | 侵犯人權疑慮 | ✓ | 人權盡責調查:依照《台積公司人權政策》及《負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》,持續強化人權作為與風險減緩 供應鏈永續風險控管:要求供應商遵循從業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要求,符合人權、衝突礦產規範,持續進行永續風險評估,並影響關鍵供應商加入負責任商業聯盟 |
請參考本報告書「人權」 請參考本報告書「供應商永續管理」 |
||
職業安全衛生 | 發生職災、職業疾病、地震、火災、化學品危害、新興傳染病(如COVID-19) | ✓ | 推動安全文化:推動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,管控安全風險,建構本質安全的工作環境 全方位健康管理 : 落實職業疾病預防,促進員工全方位健康 內外串聯:與外界攜手合作,建立產業鏈安全的工作環境 強化複合災害應變:定期執行複合式應變演練,如地震引發之火災應變、改善機台設備防震、提升生產復原能力與新廠設計規畫等 傳染病預防:建立法定傳染病因應準則,適時成立防疫委員會,鑑別、實施與監控疫情,採取對應行動 |
請參考民國108年年報「6.3 風險管理」 請參考本報告書「職業安全衛生」 |